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2000年发起,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
2012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Together it is possible)”,旨在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政府机构、肿瘤研究与治疗机构以及抗癌专业政府、民间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年、老年、癌症患者、患者家属、普通群众等)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防控体制。
癌症是常见、多发的慢性病之一
癌症有100多种,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身体的多种不同部位均可能受到侵袭;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200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为1270万,我国282万;癌症死亡病例为760万,我国196万。预计2030年全世界将有2600万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达到1700万人,而其中大多数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男性: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女性: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
我国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鼻咽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癌症的70%-80%。
在我国,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间,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了36.6%,农村上升了50.1%。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0%)。
目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近千亿元,虽然花费高昂,但由于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给患者家人和亲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癌症的发生80%以上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
癌症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缺乏锻炼;过量饮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肝癌);性传播感染,如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和艾滋病毒;职业中的致癌物质;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周围环境污染、城市空气污染;家庭使用固体燃料产生的室内烟雾等。
烟草是至今发现的最肯定的、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大部分癌症的发生都与吸烟有关,是引起肺癌、喉癌、口腔癌、咽癌和食管癌的主要原因,是膀胱癌、胰腺癌、肝癌、子宫颈癌、肾癌、胃癌、结直肠癌和某些白血病的促进因素。在发达国家,80-90%的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西方国家男性膀胱癌至少60%由吸烟所致。吸烟时间越长,每天吸烟越多,患肺癌的危险越大。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16-25倍。被动吸烟者(吸二手烟)比不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生率升高,吸烟人的配偶风险性增加30%以上。
共同参与,防控癌症
到目前为止,人类征服癌症最好的途径是预防和早期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通过不使用烟草、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和防止有关的感染,可预防40%的癌症。
针对不同人群,要采取不同的癌症预防措施;预防癌症不仅要关注远离危险因素,还要关注保护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癌症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针对癌症各种病因和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戒烟限酒,加强环境保护、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以增进身心健康、防止癌症的发生。通过病因学预防,可减少1/3的发病;
二级预防即临床前预防、“三早”预防。针对癌症症状出现前的潜在疾患,采取“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恢复健康。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其他癌症建议在日常的诊疗中,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机会性筛查。通过早期发现,使1/3的病人得到早治;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或康复预防。采取合适的诊疗方案,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及减少医疗费用。提倡姑息治疗,缓解疼痛,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改善治疗效果,使1/3晚期病人有较好的生存质量。
癌症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参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致力于防控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非传染性慢性病,为我国肿瘤防控事业提供技术支持、搭建服务平台,愿与国内外各种癌症防控机构共同努力,科学防癌,成就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