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卫组织在1951年发布旨在预防疾病国际传播的第一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例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疾病情况相对稳定。人们的关注集中于仅六种“检疫”疾病:霍乱、鼠疫、回归热、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新的疾病很少,而且特效药已彻底改变了对许多有充分了解的感染的治疗。人们乘船进行国际旅行,新闻通过电报传播。
自那时以来,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疾病情况绝不再是稳定的。人口增长、侵入以前无人居住的地区、迅速的城市化、密集性农业措施、环境恶化和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微生物世界的平衡。新疾病出现的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每年一种。航空公司运输的乘客现在每年超过20亿人,大大增加了传染因子及其传病媒介在国际上迅速传播的机会。
随着对健康和环境潜在危害认识的提高,对化学品的依赖性更大。工业化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及全球化的市场营销和批发意味着仅一种被污染的成分就可导致从几十个国家召回成吨的食品。一个特别不祥的趋势是主流抗生素失效的速度比替代药物的研制速度更快。
在以高度流动性、经济相互依赖和通过电子手段相互连接为特征的世界中,这些威胁已成为一种大得多的危险。国家边境的传统防御工事不能防范疾病或传病媒介的侵入。实时新闻使恐慌情绪能同样容易地传播。对健康的打击在远远超出疫区的地域内对经济和商业连续性造成打击。脆弱性是普遍存在的。
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致力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 即减少人群对严重健康威胁的脆弱性。在今年4月庆祝世界卫生日时,发起了世卫组织关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讨论。世界各地的学者、学生、卫生专业人员、政治家和商业界就如何使世界防范大流行性流感、冲突和自然灾害对健康的后果以及生物恐怖主义等威胁开展了对话。
在集体防御新工具的前提下,其中尤其包括经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除其它外处理了这些问题。《条例》是一份国际法律文书,目的是要针对疾病国际传播达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性。《条例》还力图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影响。
《国际卫生条例(2005)》使集体防御的重点从少数“检疫”疾病扩大到包含在卫生方面可造成国际反响的任何突发事件,包括新出现和有流行趋势的疾病暴发,食源性疾病暴发、自然灾害以及化学和核放射事件(无论是意外或有意造成的)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不再把重点放在边界、机场和海港被动的屏障,而转向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战略。该战略的目的是在有机会形成一种国际威胁之前尽早发现事件并从其根源予以制止。
鉴于当今对这种威胁的普遍脆弱性,要提高安全性就需要全球团结一致。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是一种集体的愿望,也是一种共同的责任。由于突发卫生事件的决定因素和后果越来越广泛,所以在安全议程中具有利害关系的行动者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新的口号是交际、合作、透明和防备。《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成功实施符合政治家和商业界领袖的利益,也符合卫生、贸易和旅游部门的利益。
我很高兴向我们的伙伴呈上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并期待该报告激发的讨论、方向和行动。
摘自http://www.who.int/whr/2007/e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