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行业资讯 健康常识 在线商城 客户服务 金卡查询 接种门诊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正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 发布时间:2011-03-21 浏览: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成果:

新布尼亚病毒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咬病)的病原

 

我国传染病病原研究能力明显提升 “蜱咬病”元凶确定

 

在今天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题为《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以详实的科学研究证据揭示了是一种新的布尼亚科病毒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目前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这是近年来,特别是SARS冠状病毒发现以来世界上在病原学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因的确定、新的布尼亚科病毒的发现突显了我国病毒学和新发传染病的以及已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同时为我国乃至世界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提供了高贵的经验。

新的布尼亚科病毒的发现是继发现SARS冠状病毒后世界上病毒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突破性研究进展,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同,也为世界病毒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探索与研究

2003SARS疫情之后,我国建立完善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加强了疾病监测,在湖北、河南等地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并因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死亡的情况,引起广泛关注。针对这一可能的新发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探索研究工作。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引进的旅美学者、德克萨斯大学于学杰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多方探索,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针对这一线索,20105月下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卫生部的组织下与部分省份疾控、临床同行合作,开展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分别在湖北、河南和山东等6个省采集了病人血标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李德新所长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从来自6个省病人血清中分离到多株病毒,并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提示该新病毒可能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

论文中报告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6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到11株病毒,并全部完成了11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对该病毒基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详细分析,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布尼亚科病毒。

二、深入的实验室研究

病原学研究是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也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病人体内发现一种新病毒为确定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证明该病毒是否和疾病有关联?是否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真正的病原?这些都需要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实验室研究,在3个月的时间内快速建立了新病毒基因和患者血清的抗体检测方法,并与6省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的现场工作积极配合,用所建立的方法,共检测了600余份患者或健康人的血清,用大量病例证明了新布尼亚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因果关系。

初步了解了该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该病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曾被蜱叮咬。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控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012月对全国疾病控制系统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使之能够了解和掌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制备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测试剂分发到各省,使各省都能够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这为更加及时的发现患者,并为早期发现病例、减少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对于发现不同以往的传染病病例时,能否准确及时明确病因、鉴定病原体,是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也是多年来制约我国传染病防治的瓶颈之一。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发现首先得益于我国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2003SARS以后,我国疾控体系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覆盖全国的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各级疾控专家和临床医生的疾病防控意识、技术的提高,不仅保证了各种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同时也为未知传染病的发现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目标病例的发现能力明显提高。

同时,我国也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从加大了经费投入。特别是“传染病重大专项”的实施,在新发传染病和未知病原体筛查能力建设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为及时明确病因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及时发现、报告与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应对、手足口病的防控都得益于此。

我国分别自1966年和1982年分离到引起新疆出血热(国际上称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病毒和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后,一直都认为我国只存在这2种对人类致病的布尼亚科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因的确定、新的布尼亚科病毒的发现突显了我国病毒学和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已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也为世界病毒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我国乃至世界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附件1: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
附件2:Truly Emerging — A New Disease Caused by a Novel Virus

 
会员登陆 USERLOGIN
 数据加载中...
相关信息 XIANGGUANXINXI
Copyright 2009-2010 Child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ml/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