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行业资讯 健康常识 在线商城 客户服务 金卡查询 接种门诊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正文
王宇: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反思与进步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 发布时间:2011-03-21 浏览:

 

王宇: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反思与进步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黄小希)全国两会期间,围绕“超级细菌”、疫苗、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等社会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这位中国疾控系统的负责人在回答热点话题的同时,回顾了非典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他坦言,非典带给疾控工作的一大进步,还在于政府和公众能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传染病疫情的公开。
 
    在王宇看来,某种程度上,人类就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超级细菌”敲响抗生素滥用警钟
 
    记者:从去年以来,一种被形容为“超级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引起人们的关注。细菌耐药是使用抗生素的结果。由于我国的抗生素滥用问题较为严重,请问我国的耐药性细菌情况如何?
 
    王宇:自然界总是存在“有了矛就有了盾”的斗争。一个抗生素用的时间长了,细菌就会发生对抗生素适应性的变化,即耐药。正是因为细菌的耐药性,从青霉素开始,人类不断研发出新的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
 
    但是去年《柳叶刀》杂志上一篇论文所揭示的这种耐药性极强的细菌,携带着一个特殊基因NDM-1,能够抵御所有抗生素。这点对大家触动非常大。正是由于大量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才使得自然界中的细菌发生了适应性变异,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
 
 
在“超级细菌”出现之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耐药性细菌监测网络,监测各种类型的耐药细菌,包括前两年备受关注的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细菌,对甲氧西林这种抗生素耐药。此次通过耐药性细菌监测网络,我们很快监测到在我国也存在“耐药细菌”。
 
    记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曾通报我国发现三例“超级细菌”病例,一些人由此对“超级细菌”产生了恐慌情绪。
 
    王宇:“超级细菌”引发的是感染性疾病,而不是传染性疾病。只有出现伤口或这个人接触到被这种细菌污染的东西,细菌才会进入人体并引发疾病。因此,要经常对医院的一些重点病房和治疗室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理。在目前情况下,“超级细菌”对我们一般公众的健康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不必恐慌。
 
    但“超级细菌”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医院和患者都应该对抗生素的效益和风险有更为客观的认识,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把这些有效、有限的资源利用好。
 
    1亿人麻疹强化免疫效果明显,仅发生几百例不良反应
 
    记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找到了疫苗这种对付疾病的“武器”。但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对国产疫苗质量的质疑声。去年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抵触情绪。
 
    王宇: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疫苗在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监管和测试。相比于其它药物,疫苗的安全性高得多。但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是健康群体,接种后一些人会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尽管这个概率低至百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二,但人们依然比较敏感、关注。去年9月,我国在十来天的时间里对一亿多名适龄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接种,报告的不良反应比例很低,仅几百例。
 
我国在不断加强对疫苗等生物制品、预防性用药的监管。就在3月1日,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评估,成为全世界第36个具有合格监管体系的疫苗生产国。这表明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确保进入市场的疫苗质量及可靠性的能力获得了肯定。
 
    我想强调的是,传染性疾病就像被我们压在盖子下面的“魔鬼”,盖子一放松,“魔鬼”就会跑出来。去年,全球报告了980多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新发病例,其中约70%的病例发生在我们西北地区周边的几个国家。这表明我们与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依然严峻,免疫接种工作时刻不能放松。
 
    对于免疫接种,我们会加大监测力度,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及时妥当的处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让公众知道,疫苗是保护我们健康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时,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您怎么看待这项内容?
 
    王宇: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我非常激动。这些年,国际上一直提出要用人类发展指数HDI替代GDP。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人均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在教育和经济发展目标方面较为明确,但一直未对人均预期寿命提出具体目标。因此把人均预期寿命作为国家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里面的一项内容,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是社会发展总目标之一,细化起来,包括提高住院分娩率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防控各种疾病、减少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控制慢性病延长老年人寿命等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我国,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的省份婴儿死亡率已经很低,再降低的空间非常小,就必须要在成人、老年人群上“下工夫”。
 
    根据目前的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74岁到75岁之间。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是很好的成绩。
 
    记者:您刚才提到,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努力,需要与很多疾病“作斗争”。作为疾控部门的最高领导,您最关心的是哪一种疾病?
 
    王宇: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疾控部门应该把覆盖范围扩大到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但从疾病的社会负担来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体力劳动、体能锻炼却越来越少。这些都不利于健康。对于全世界而言,慢性病防治都是一个新挑战。
 
    人类与疾病之间的抗争,是永远持续和存在的。我认为,随着科技进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类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将逐渐占据上风,不断地提高健康水平。
 
会员登陆 USERLOGIN
 数据加载中...
相关信息 XIANGGUANXINXI
Copyright 2009-2010 Child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ml/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