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离婚率不断提高的问题,著名女性学专家李银河接受采访表示,综观中国百年的婚恋史,上世纪50年代前,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主宰一切。上世纪50年代,我们出台了《婚姻法》,禁止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男女的婚恋平等才得到改善,但偏远的山区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却还是有10%的比率。
针对当今的婚姻症候群话题,李银河表示,上世纪70年代离婚率为2%左右,当今的离婚率估计在20%左右,在这30年翻了10倍。出现婚姻症候群的原因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来的,因为在农村,大家都是熟人,离婚有很多顾忌。而当今随着个人主义的抬头,在家庭与个人幸福的选择面前,很多人选择后者。她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离婚率还会进一步提高,面对婚姻,每个女人一定要有足够的智慧。
婚姻症候群之案例:
●男人挨打症
《婚姻症候群》描写了十对男女、 一个“婚姻症候群”。包括:
●男人挨打症
姜玉成和李淑华是一对结婚10多年的贫寒夫妻。某一天长期遭受家暴的老公姜玉成走进了姚遥的事务所,求姚遥帮他离婚。在调查中,姚遥发现,姜玉成有生理缺陷,两人婚后一直没有孩子,而且,三年前,姜玉成便失业在家,一直没有收入。可是,即便这样,李淑华仍然不愿离婚。原来,他们所住的房子要拆迁了,忍受10年委屈的李淑华当然不愿意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财产一分为二。在姚遥看来,10年前李淑华就应该离婚,她劝道:“你们俩都存在过错。你的错在明处,所有人都看见了;他的错在私处,旁人看不到。这在离婚官司上,是要各打五十大板的。而且,争取一半房产,是你们两个人的合法权益。所以,你要尽快从这场婚姻中走出来,放了他,也解脱了你。”最后,姜玉成放弃了平分拆迁款,两人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网恋·精神抑郁症
陈政和邱凤华的家庭是典型的中国家庭,陈政经营着自己的公司,邱凤华在家当家庭主妇,带孩子。某一天,陈政来到姚遥的事务所,委托姚遥帮他离婚,并给姚遥提供了一些证据,证明邱凤华出轨。陈政提供的证据包括QQ聊天记录和照片,证据直接指向了邱凤华网恋。姚遥生平最痛恨网恋,所以接受了陈政的委托,可是在开庭的当天,邱凤华给姚遥发来一条短信:“姚律师,我今天不会出现了。以后永远也不会了。请你转告陈政,让他带好孩子,孩子现在我母亲家里。我不能离婚。”之后,邱凤华从自己家的阳台上跳了下去。
●闪婚症
两个80后的小青年文新宇和胡月从相识到同居到登记结婚一共就用了两周时间。结果,婚结了不到半年就要离,而且还各自拉来了强大的亲友团。在姚遥的办公室,双方的亲人大打出手,“你儿子还有脸提离婚?房子是我们给买的!装修是我们给操持的!你们家出什么了?你们家有什么?”女方父母抱着这样的观点,男方父母也不示弱, “你给我说清楚!什么你们家买的!就那几万块钱的首付,这房子就是你们家的了?我儿子交的月供!你闺女,整天好吃懒做不干活!当初我就瞧不上,早就想休了她!”后来,在姚遥的调解下,双方合理分配了已经购置的房产,签下了离婚协议。
如果你处在“离还是不离”的十字路口,那你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家庭里,谁更害怕失去。如果不是你,你大可以潇洒做出选择;如果是你,那你就别无选择。不想失去,唯有原谅。
对话宗昊:正确对待“生病”的婚姻
广州日报:婚姻症候群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宗昊:病人。在婚姻中,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健康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在婚姻中都处于病态或者亚健康的状态。但是大多数病人都是小毛病,通过打针吃药、合理饮食,都可以恢复过来。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可能走到离婚的地步。
刚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想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婚姻的病症如实地展示出来。经营婚姻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但是婚姻又偏巧不是科学。科学有规律,婚姻不一样。哪怕是同样的婆媳关系,遇到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办法。而且,就算是对大多数人都适用的办法,在有些人那里不一定不灵光。
广州日报:您提出,婚姻是一个等边三边形,而构成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激情、责任和承诺,你如何看到这三者在婚姻中的作用?
宗昊:理想的婚姻当然应该始于激情,然后被赋予责任和承诺。但是正如书中所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婚姻并不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便是源自于激情的婚姻,在一年半载之后,所谓激情也会消失殆尽。但是,只要责任和承诺还在,这桩婚姻至少还能维系。聪明的男女会在漫漫的婚姻中制造一些可以的激情,来调整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
倘若责任和激情都不在了,仅剩下一纸承诺,这样的婚姻不可悲么?大家是因为害怕遭受良心的谴责才苟延残喘地在一起,这样的婚姻至少不会幸福。如果连承诺都没有了,那不用旁人说,两个人只能分手。
广州日报:破碎的婚姻是个难题。在本书的结尾,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字眼——宽容,这是否意味着宽容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良方?
宗昊: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于那些不惜一切代价来挽救婚姻的女人来说,适用。但是对于极度重视自己情感感受的人来说,他们不会选择这种丧权辱国的方法。我在书的后记里写了,如果你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你处在“离还是不离”的十字路口,那你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家庭里,谁更害怕失去。如果不是你,你大可以潇洒地做出选择;如果是你,那你就别无选择。不想失去,唯有原谅。先忍了吧,然后在忍耐与宽容中慢慢等待。但是一定要想好,这种等待也许就是一辈子。